详细分类
被围观的私语
2022年6月17日 15:29

1655434842267(1).jpg

这是一本长角血蜱遗落的日记,一共十则。里面记录了它真实的生活印迹,展现了它不为人知的一面。屏幕前的你不妨仔细阅读,从中一窥它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日记(一)

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天气 雷雨

今天是个伤心的日子,生来不久就死了妈。亲爹也不见踪影,杳无音讯。此刻,身旁只有同为受精卵的胞弟胞妹相互依偎。心中是希冀的美好,眼前是凡间的疮痍,失去了父母的庇护,长达20~40天的孵化期,何以为家?

想到这,不禁悲从中来...

image.png 

长角血蜱的卵

“蜱虫卵直径0.5~1.0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长角血蜱雌蜱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完900~3300个卵后即死去。所以这只幼虫的悲惨经历不是造化弄人,而是宿命轮回。

 

日记(二)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天气 阴

在石块、草根、树根或植物茎叶覆盖的缝隙里隐忍蛰伏,积蓄力量,我终于孵化成了一只幼虫。有人叫我“狗豆子”、“草爬子”,也有人喊我“壁虱”、“扁虱”,相对来说,我更喜欢“蜱(”这个学名。有人错把我认作小蜘蛛,乍一看我和它长得是有点像,但是细看区别很大,别的暂且不说,这一时期我只有6条腿。也有人误以为我是螨,虽然我还是一只幼虫,但我的个头可比螨大多了,多数螨肉眼是不可见的。

初见坚硬的世界,没有喜悦,未来会怎样,陷入了沉思。

image.png    

“结合下面两张表,仔细观察图片,下次蜱、螨和蜘蛛就不会傻傻分不清了。”

image.png 

 

 

日记(三)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天气 阴

不会飞、跑不快,我是个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不仅如此,我还没有眼睛,只能靠哈氏器感知周遭世界。匍匐在石块、树根、茎叶的缝隙间,不借助鸟类、啮齿类等动物的外力,我很难走出数十米见方的山地或次生林。

远方有多远?世界又是什么颜色?

image.png

 

“蜱的水平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内,且与蜱种、虫期及风力等因素有关。宿主的活动,特别是候鸟的季节迁徙,在蜱类散布上起着重要作用。蜱的这一特性,对人被叮咬后的孳生地调查具有提示意义。上表列举了蜱的主要栖息场所,人在经过这些地方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哈氏器位于第一对足跗节背面,由前窝和囊组成。它是蜱类的化学感受器,可借以发现寄主和同类的气息,对热和湿度敏感。

image.png

 

哈氏器

 

日记(四)

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天气 多云

我不喜欢吃素,植物的汁液吸在嘴里味同嚼蜡,喝进肚子更是翻江倒海。今天白天,我偶然叮咬了一只刺猬,才发现鲜血的味道好极了。此刻我仍在贪婪吮吸,身体膨大了几十倍。

饥饿的恐惧感烙印在骨髓,能多吃一点就多吃一点吧。

image.png 

以长角血蜱雌蜱(成虫)饱血前后形态对比示意

“硬蜱科多在白天侵袭宿主。蜱的吸血量很大,以长角血蜱为例,吸血后的平均体重变化为幼虫28倍,若虫14倍,成虫115倍。蜱的耐饿力很强,硬蜱科一般可耐饿半年至一年。”

 

日记(五)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天气 晴

今天蜕皮我后变成了一只若虫,神奇般地又长出了2条腿,个头也大了些。

继续吸血,继续野蛮生长,等待下一次蜕皮!

image.png 

长角血蜱幼虫和若虫

“蜱吸血后才能完成蜕皮,腿的条数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判断该虫是否为幼虫。”

 

日记(六)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再次蜕皮后,我终于变成了一只成虫,拥有了生殖孔。

image.png 

长角血蜱若虫和成虫

:“有无生殖孔是区分若虫和成虫最重要的标志,单纯用虫体的大小区分二者是不妥当的。

蜱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时期。与经历完全变态发育的蚊、蝇、菜粉蝶等相比,蜱的幼虫、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特征并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对某些种类的蜱来说,如果小时候有容貌焦虑,长大后逆风翻盘的概率是很小的。

蜱的幼虫、若虫和成虫分别在3种不同的宿主身体上寄生,这样的蜱称为三宿主蜱。长角血蜱所属的血蜱属均为这一类,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数是三宿主蜱。”

image.png 

三宿主蜱类生活史

 

日记(七)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天气 阴

今天拍了一组写真,端详一番后,我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对自己的肉体有很多的不满意。体色深也就算了,偏偏假头还大,须肢前窄后宽,两侧外缘相合成钝楔形,像戴了顶钢盔。须肢第3节腹刺长,斜向内侧,更显张牙舞爪。假头基呈矩形,和扇头蜱属的六边形相比,明显缺乏高级感。此外,长蝠硬蜱修长的四肢,粒型硬蜱纤细的躯干、银盾革蜱漂亮的珐琅斑也通通与我无缘。

打开美颜滤镜再拍一组?还是勇敢做自己吧,独一无二的自己...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江苏地区常见蜱种

备注:各蜱种以雌蜱背面示例,未按统一比例放大,仅供参考

“腹刺长,背刺呈三角形,是长角血蜱的鉴种要点。雌蜱的盾板仅占背面前方的一小部分,雄蜱的的盾板几乎覆盖整个背面。”

 

日记(八)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天气 阴

饥寒交迫,一动也不想动。

不如钻进落叶层的缝隙睡觉越冬吧,明年再见。

“在蜱的越冬场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减轻来年蜱虫危害。”

越冬场所

代表蜱种

林区雪被下的枯枝落叶层

全沟硬蜱

草场上的草丛石块或泥土裂缝

草原革蜱

窝巢

波斯锐缘蜱

家畜棚附近的墙壁裂缝

微小牛蜱

 

日记(九)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天气 多云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有一只长角血蜱雄蜱和我寄生在同一只羊的外耳壳,它自顾自地深埋假头专注吸血的样子真迷人。

它的心会是终年不开化的塞北之地?它的哈氏器又是否感受到我的气息?

image.png 

长角血蜱雄蜱

 

image.png 

寄生在羊耳朵里的长角血蜱

“研究表明,长角血蜱既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可以孤雌生殖,所以这只哀怨的雌蜱即便得不到雄蜱的芳心,也不影响它当妈妈。”

 

日记(十)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天气 晴

蜱虫致人死亡的新闻又一次见诸报端,碌碌无为的我是否也该“见贤思齐”,振奋精神?

放手去干吧!

image.png 

 

image.png 

长角血蜱雌蜱爬至杂草的顶端等候人类的到来

“蜱虫叮咬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种,

皮炎:局部充血、水肿、继发性感染;

蜱瘫痪:蜱的唾液腺分泌毒素,产生上行性肌肉麻痹;

传播疾病:森林脑炎、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image.png 

电视剧《清平乐》

 

image.png 

我国新发蜱媒病原体感染的地理分布图

 

通过上述科普,这只吸血鬼的形象是不是已经跃然纸上了呢?生态学监测发现,多种游离蜱和寄生蜱在我市均有分布,存在叮咬传病风险,市民朋友应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叮咬,甚至出现高热,呕吐等严重不适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当然,我们也无需谈“蜱“色变,杯弓蛇影,因噎废食。只要个人防护措施(长衣长袖、涂抹趋避剂等)得当,完全可以敞开怀抱,亲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