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猴痘来袭!你该了解的都在这里
2022年8月4日 09:16

image.png

一、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类似天花,但没有天花严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名9岁男童身上首次发现人间猴痘,后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

猴痘潜伏期为5-21天,发烧阶段通常持续1至3天,发热阶段之后是皮肤出疹阶段,持续2-4周。病变从斑点(基底平坦的病变)发展到丘疹(突起的硬性疼痛病变),到囊泡(充满透明液体),再到脓疱(充满脓液),然后是结痂。

传染源是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动物和猴痘病人。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者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近期内受污染的物体可引起人际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传播给胎儿。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981年后出生的人)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image.png

 

二、猴痘疫情概况

2022年5月英国首先报告本土猴痘病例以来,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非地方性流行国家)国家先后发现大量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传播。

6月25日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暂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时全球共4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约3040例猴痘病例,1例死亡。

7月23日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时全球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超1.6万例猴痘病例,其中5人死亡,均在非洲。

本轮猴痘疫情病例数和波及范围均增长较快,为非地方性流行区历史之最。截至目前,全球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超2.2万例猴痘病例,其中8人死亡。美国确诊病例超6300例,位居全球首位,三个州宣布因猴痘疫情进入紧急状态。6月24日,中国台湾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这也是本次疫情中,输入中国的首例猴痘病例。目前,暂无在内地、香港和澳门发现猴痘病例报告。

猴痘历史上并不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但欧美国家报告病例中,约95%的病例经由性行为感染猴痘,其中,男男性接触者的猴痘感染风险最高。

image.png

 

三、风险研判

我国和欧美国家存在密切的国际合作,面临着猴痘和新冠双重传播的巨大风险,猴痘病毒已在全球大部分国家传播,国际传播风险大,但由于猴痘传播方式限制,波及的人群范围相对小,目前看不会在我国造成大规模流行。

image.png

 

四、防控建议

1.强化入境人员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2.限制非洲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进口贸易,减少病毒扩散风险。建议将感染动物与其他动物隔离,并立即实施检疫。对任何可能与感染动物有接触的动物,应进行检疫隔离;根据标准预防措施处理,观察症状30天。

3.重点人群可接种天花疫苗进行预防。暴露前接种可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感染,而暴露后2周内,尤其是最初4天内接种者,约85%可产生免疫力,减轻症状严重性。

4.医疗机构加强病例发现、报告、标本采集、个人防护和消毒培训。医疗机构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应注意询问病例是否有猴痘疫情报告国旅居史,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排除水痘、风疹、麻疹或其他明确病因引起。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进行网络直报,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专用交通工具,运送到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样本采集:医疗机构采集痘疱液、皮疹和痘痂和/或病灶的拭子、咽拭子、全血、血清等标本,送至本地疾控机构,由省市级初步检测,再送中疾控复核。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