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日本正式决定核污水排海!会影响我们国家吗?海鲜还能吃吗?
2023年6月15日 17:03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于6月12日,正式试运行排放核废水!

试运行将持续两周左右,其间将以不含放射性物质的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方式进行,测试能否将固定量的水排入海中,并确认能否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操控装置来停止排海作业。

image.png 

(图片来源:央视网)

此次核废水排放,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

 

这些被日本排进大海的核废水有哪些危害?

日本核废水中含氚、锶-90、铯-137等放射性核素。

氚半衰期12.3年且易于在人体内蓄积,会在机体体内造成放射损害;锶-90容易积存在人体骨骼中,其半衰期为28.79年,极大增加了罹患骨肿瘤或白血病的风险;铯-137半衰期为28.79年,会滞留于骨骼和肌肉组织中,从而引起软组织肿瘤与癌症,如卵巢癌、膀胱癌等

这些放射性核素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造成极大伤害。比如,海洋中的鱼类等生物会持续摄取这些放射性核素,使得放射性核素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当这些生物被捕捞上来,其身体内累计的放射性核素将会被人类摄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如果长期且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可能会超过允许量,从而引起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

此外,这些放射性物质还难以分解,容易停留在水中和沿岸地区,影响到水体质量与生态平衡,对西太平洋甚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长时间的影响。

 

日本排放到海里,会影响我们国家吗?

日本排放核废水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渔业经济及食品安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渔业国家之一,渔场范围除近海外还包括太平洋、印度洋等远洋。核废水对我国近海渔业影响很小,因为根据北太平洋洋流图,核废水将随日本暖流向西北方向漂流,并随北大西洋暖流率先抵达加拿大海域,随后在加利福利亚洋流的推动下扩散至美国西海岸海域,最后经北赤道暖流抵达中国台湾海域并进一步扩散至中国东海海域,这个过程时间很长,且近海有来自内陆河流的河水注入,进一步减小了影响。

但是对于远洋渔业,核废水的影响相对较大,我国的远洋渔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海域,其中西北太平洋海域也是核废水排放后首先受到污染扩散的海域,核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可能在相应渔场的水产品体内沉积,影响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远洋渔船数量持续增长,远洋渔业在中国海洋渔业中的占比也持续上升,核废水排放对远洋渔业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

image.png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模拟显示,从排放之日起,放射性物质57天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受影响。以放射性物质铯为例,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曾对半衰期约为30年的放射性铯的扩散情形进行计算机模拟演算,发现其顺着海流5年将到达北美;10年会随着洋流又回到亚洲东部。

核废水排放后,海鲜还能吃吗?

不可否认,我国沿海地区会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即便是国产海鲜,如果是在被核废水污染水域,肉质依然可能含放射性物质,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监测,满足标准后方可食用。

image.png 

(来源:央视网)

但有污染风险不代表绝对不能吃。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

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

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所以,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我们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从日本核事故发生起,南通市疾控中心就通过食品饮用水监测等项目对我市沿海、沿江包括海产品在内的多种样品持续开展监测,监测范围包含监测范围包括总α、总β放射性等。

与此同时,南通市疾控中心会及时将数据反馈给省疾控中心和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为加强放射防护工作、保障全市人民食品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