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电话随访结核病患者过程中,经常会有患者不解地问——
“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得了结核病的?”
“为什么从怀疑得了结核病,到诊断出结核病,再到后续服药、复查的整个过程,村医、乡医甚至县区疾控的工作人员都会对我特别关照?”
当然,也有极少数患者感觉他们的隐私受到了侵害。
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详细解惑。
首先结核病与艾滋病、血吸虫病并列作为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的三大传染病。结核病治疗周期长,普通结核病的治疗周期至少6个月,耐药结核治疗周期长达20-24个月,如此长疗程治疗,更需要我们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患者关怀,以帮助患者完成规范治疗,提高成功治疗率,减少结核病的传播和扩散。
肺结核患者管理遵循“属地化管理”和“就近管理”原则,所有纳入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为管理对象。患者住院期间由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管理,出院转入门诊治疗后及一直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则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访视管理。基层医生会在患者出院后72小时内或接到通知后72小时内到患者家中进行见面访视,主要培训家庭服药督导人员、评估居住环境、宣教防治知识、动员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筛查等。此后,会在整个治疗期内每10天或30天上门随访一次,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询问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叮嘱患者留痰等。如果家庭内无合适督导人选,基层医生会充当服药督导人员角色,患者每日均在医生的面视下服药。另外,县、市疾控的工作人员会在治疗过程中及疗程结束后,不定期电话回访结核病治疗管理情况。
总之,加强肺结核患者管理, 目的是促进结核病患者科学、规范治疗, 及早康复,达到持续降低结核病疫情,保护人民健康的目的。
希望患者朋友们在接到基层医务人员入户随访通知或在平时的随访中,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要抱有戒备心理。
让我们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