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8月防病提示
2023年8月3日 09:06

8月,天气潮湿、闷热,蚊虫易孳生、病菌繁殖快,同时正逢暑期出游高峰,南通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霍乱、猴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蚊媒传染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的有Cox A6、Cox A16、Cox A10和EV71型等。当前,我国手足口病呈快速上升趋势,我市监测数据显示: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总体发病水平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 A6)最为常见。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疱疹主要局限在咽峡部和上腭,患儿可因口腔疱疹疼痛而出现拒食、流口水和烦躁不安,极少出现并发症,一般无重症表现。

image.png 

Q:如何预防两种疾病?

A:1、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手触摸脸、口、眼睛等部位。2、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生活用品进行清洁或消毒。3、流行期间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4、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对儿童的衣服进行晾晒或消毒。5、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霍乱

霍乱是由O1血清群或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病例以剧烈水样腹泻为主要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导致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迅速发展为循环衰竭,并导致死亡。夏秋季是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

image.png 

Q1:霍乱是如何传播的?

A1:霍乱主要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包括经水、食物及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其中经食物尤其是海水产品类(如甲壳类、贝壳类等)造成霍乱传播,是近年来我国霍乱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沿海地区因生食、半生食、盐腌生食等食用方法不当而受染者较多,而在内陆地区,以食品加工环节中的生熟不分造成食品污染多见。

Q2:我们该如何预防霍乱呢?

A2:主要是“管好一张嘴”,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各种食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证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不洁物品不触碰。

 

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近期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猴痘病例,我市面临疫情输入风险加大。

image.png 

Q1:普通民众感染几率大吗?

A1:多国疫情监测数据显示,猴痘病例多为男男性行为者,常伴随HIV感染或性疾病。猴痘属于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普遍较轻,可能持续2至4周。

作为普通民众感染的几率较低,不用过于担心,更不要恐慌。

Q2:我们该如何避免感染猴痘病毒?

A2:1、如果发现对方有发热、头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情形,要尽可能避免密切接触,减少自己感染的风险。2、有猴痘病例接触史的人群,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3、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头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时,要主动就医,及时检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蜱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俗称“蜱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例多发生于4~10月份,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

image.png 

Q1:什么情况下易于被蜱虫叮咬?

A1:全年均可发生与蜱虫接触的机会,但蜱虫在温暖的月份(4月至9月)最为活跃。蜱虫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可能会被蜱叮咬。许多人在院子或社区里也会感染蜱虫。

Q2:应该如何预防?

A2:1、做好媒介控制工作:定期清理住家周围的杂草,打扫禽畜圈舍,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从源头上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2、加强个人防护:野外劳作或游玩时,应穿长袖衣裤和胶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使用驱虫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外出返回时仔细检查衣物与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3、及时主动就诊:有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

 

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是通过蚊虫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将病原生物从宿主向人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夏季由于气温高、降水多,蚊虫发育速度快,因此蚊媒密度高,若被带病原体的蚊子叮咬可存在患上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8月正逢暑期出游高峰期,要提防蚊虫叮咬致病。

image.png 

Q1:蚊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A1:一般蚊虫叮咬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等止痒、抗炎。如果发生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Q2:家中防蚊、灭蚊有何高招?

A2:1、清除家庭中不同类型的积水,一时不能清除的可放入少许食盐。2、安装好纱门、纱窗。可以在纱门、纱窗上涂长效的杀虫剂,如菊酯类杀虫剂。3、使用蚊帐。4、使用蚊香、驱蚊剂、电蚊拍、喷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