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觉夏已尽
时至已新秋
今天我们迎来
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
初夜月犹淡
入秋风已清
当此时节
秋云飘逸,秋水如镜
飒爽的秋色拉开序幕
节气养生
处暑时节天气由热转凉,阳气趋于收敛,人体内阴阳盛衰随之变动。《黄帝内经》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秋季调神应把握“内守”二字,保持情志安定,神气内敛,心境平和,不急不躁,与秋日养收之道相应。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但运动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也不适合大强度、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方式,应以慢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打球、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项目,运动量以“不累”“微汗”为标准,以便保持良好的精气神。
日常起居
处暑后天气变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因此应调整作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此外,晚上睡觉时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网络活动的增多,“熬夜党”的入睡时间也越来越晚,入睡晚会导致第二天的“起床困难症”,长此以往,人体的生物钟紊乱,亚健康也随之而来。每天早睡1小时不仅可缓解秋乏,保持精力充沛,也可以有效对抗秋季气温变化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
科学防病
秋季气候干燥,人们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口腔咽干,日常生活中注意多喝温开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点盐或蜂蜜。当皮肤出现瘙痒症状时,除了使用专业的外用皮肤消炎药外,“外病”也要配合“内治”,多吃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油炸、肥腻的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穴位保健
消食导滞:四缝穴
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最好用大拇指指尖掐按, 每穴掐揉10~20次效果显著。
消痰止咳:天突穴
天突穴归属任脉,按揉此穴有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的作用。用双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摩天突穴,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每日一次,每次坚持按揉3~5分钟。
食疗养生
《黄帝内经》曰:“肺主秋,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处暑过后,肺经当值,但肺气太盛可克肝木,适当多吃酸性食物可以控制肺气,护肝养肺。比如山楂、西红柿、猕猴桃、葡萄、石榴等,不仅可以避免肺旺伤肝,又可以避免伤脾,能有效降低秋燥对人体的侵扰。多吃南瓜、山药、绿豆、红枣、百合、银耳、沙参、鸭子等滋阴润燥的食品,尽量少进食辛辣食物。另外,处暑节气也可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宜太多。
推荐膳食
五谷杂粮类:糯米、芝麻、玉米、红枣、莲子
蔬菜类:白菜、南瓜、山药
肉类:鸭肉、猪肝
乳蛋类:鸡蛋、牛奶、酸奶
水产类:黄鱼、海蜇、干贝
果类:葡萄、苹果、柚子
节气食谱
茭白木耳炒鸡蛋
俗话说“秋茭白赛人参”,处暑时节的茭白质地净洁,口感近于嫩笋,营养价值高,是秋季进补的“黄金菜”。 茭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清补润燥、补虚强体、通便减脂等功效。
食材:茭白250克,黑木耳(水发)50克,鸡蛋120克(两个),熟黑芝麻10克。
做法:将茭白去皮,斜刀切成片;黑木耳(水发)摘洗干净掰成小朵备用;鸡蛋打入碗中,加入食盐打匀。炒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将蛋液倒入锅中,炒熟备用。再以葱姜丝炝锅,放入茭白片,煸炒片刻,放入黑木耳、食盐、清汤,继续炒至熟,将鸡蛋放入锅中,炒匀装盘,撒上黑芝麻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