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例如硫化氢等。刺激性气体通常以局部损害为主,特点是引起眼、呼吸道黏膜及皮肤不同程度的炎性病理反应,表现为流泪、畏光、以及咽部充血等刺激症状,刺激作用过强可引起喉头水肿、肺水肿以及全身反应。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①技术措施,采用耐腐材料制造的生产设备并经常维修,防止生产工艺流程的跑、冒、滴、漏;生产和使用刺激性气体的工艺流程应进行密闭抽风;物料输送、搅拌采用自动化;②个体防护装备选用有针对性的耐腐蚀防护用品,穿着工作服,佩戴橡胶手套和护目镜,根据接触不同的气体佩戴不同滤毒盒的防毒面具,面具应定期进行性能检查,以防失效;③定期监测空气中气体浓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窒息性气体是指被人体吸入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气体,例如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中毒后,以神经系统受损最为突出,表现为脑缺氧症状,出现剧烈头痛、头昏、耳鸣、眼花、视物模糊、颞部血管压迫和搏动感,并有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四肢无力和步态不稳等症状,皮肤可呈樱桃红色。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预防重点为:①严格管理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②定期检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③作业环境设置警示标识,装置自动报警设备;④正确佩戴防毒面具。佩戴步骤包括:将防毒面具盖住口鼻,然后将头带框套拉至头顶;用双手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然后扣住;对防毒面具进行密合性测试,保证面具密合性能良好,用手掌盖住防毒面具滤毒盒座的连接口,缓缓吸气,若感到呼吸有困难,则表示佩戴防毒面具密闭性良好。若感觉能吸入空气,则需重新调整防毒面具位置及调节头带松紧度,消除漏气现象。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参考资料:《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