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伏案低头作业、固定体位作业或前倾坐姿工作,要通过伸展活动、间歇性休息等方式,避免颈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发生。
生产劳动过程中,一些工作任务需要劳动者长时间保持某种特定的姿势或处于一种强迫体位,如长期伏案低头作业、固定体位作业或前倾坐姿工作。反复或长时间转身、弯腰,颈部长期前屈、后伸、侧弯和扭曲等不良姿势可引起肌肉疲劳,甚至形成与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等。这些疾患的主要特征是疼痛、不适与活动受限。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力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体因素。
腰背痛是患病率最高的一种肌肉骨骼疾患,站姿工作和坐姿工作均可发生腰背痛,其中以站立负重工作发病率最高。发病原因主要有:抬举或用力搬移重物;弯腰和扭转(姿势不当);身体受震动;气候因素(冷、潮湿、受风);重体力劳动;工作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紧张、寂寞、缺乏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低)。
颈、肩、腕损伤,主要见于坐姿工作,表现为疼痛、肌张力减弱、感觉过敏或麻木、活动受限等。主要原因是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特别是不自然或不正确的姿势,例如头部过分前倾,头部重心偏移增加颈部负荷;工作台高度不合适,前臂和上臂抬高,导致肩部肌肉过度紧张;手部反复屈伸、用力等频繁活动或进行重复、快速的操作。腕部损伤主要见于工作时腕部反复屈伸的人员,常见的疾患是“鼠标手”。
对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的预防,应采取工效学预防措施,按照工效学原则设计灵活的工作环境,改进工作场所设施和设备,使流水线、工作台、座椅、键盘等的高度可以调节,设备的设计符合人体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人体测量数据;应根据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工作时间以及工人的生理、心理适应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调整作业制度,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定期进行工种轮换,适当增加工休时间,提供工间休息的场所;应设置工间操、工后操,劳动者个人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加机体耐受力和抵抗力;对劳动者实施工效学有关知识的培训,充分了解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的原因及防护知识;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职业卫生防护咨询的资源。
参考资料:《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