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熟悉肺结核的你们,是否知道肠结核?在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日”即将到来之际,一起了解肠结核吧。
结核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我国2022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8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
肠结核是肺外结核的一种,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肺结核,一般见于中青年。
病因
90%以上的肠结核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多因肺结核患者吞下含菌痰液或常与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共餐且忽视餐具消毒,少数由其他部位结核播散或蔓延导致。因结核杆菌耐酸,能顺利经过胃肠道,可累及肠道各个部位,但因回盲部淋巴组织丰富,易使结核菌生长,故回盲部受侵犯较多。
结核病的发病是人体和结核菌相互作用的结果,经上述途径获得感染仅是致病的条件,只有当入侵的结核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大,并有人体免疫功能低下、肠功能紊乱引起局部抵抗力削弱时才会发病。
临床症状
单纯性肠结核临床较少见,多伴有肺结核或肺外结核。
全身症状以消瘦、发热、咳嗽、盗汗等结核症状为主,腹部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发作,餐后加重,常伴腹鸣,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部可有压痛,多位于右下腹。
腹部其他症状有腹泻、腹胀、脓血便和腹部包块。
敲重点:如有腹痛、腹泻、便血等消化系统症状,且同时伴有结核全身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肠结核。
怀疑得了肠结核,怎么办?
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确诊肠结核,怎么办?
1. 遵循早期、规律、联合、适量、全程的原则使用多种抗结核药治疗。
2. 出现不全性肠梗阻时,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
3. 出现严重肠穿孔或完全性肠梗阻时,需手术治疗。
4. 保证营养支持:循序渐进地提供既富含营养又易消化的饮食,提供合适的热能供给,减少脂肪的摄入,增加优质蛋白,避免粗纤维食物及坚硬的食物,禁酒,少食多餐。
预后
肠结核的早期病变是可逆的,病灶内血供丰富,结核菌生长旺盛,机体抵抗力强,抗结核药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避免组织大量破坏,促进病灶完全吸收。但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时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如何预防肠结核?
1. 预防肠结核最重要的是尽快控制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尽可能实现早期愈合。
2. 肺结核患者不要吞咽痰液。
3. 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
4. 积极锻炼,增强抵抗力。
参考文献:
[1]曹探赜,杜荣辉,商会会,等.肠结核205例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4): 257-260.
[2]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