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职业健康素养丨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篇(55)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合理安排休息和锻炼
2024年7月8日 09:14

为保障劳动者自身健康,劳动者应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不良姿势作业,合理安排工间休息和锻炼。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的标准工时制度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常见的不良姿势作业,如在头顶、限定位置、有限空间、极度弯曲或伸展、持续倾斜、身体不可及或跪、躺、蜷曲或蹲伏等作业。

长时间连续工作得不到休息,会导致人体超负荷运转,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导致免疫力下降及内分泌失调。不良姿势作业,会影响血液循环,使肌肉反应能力降低,出现腰椎肩颈酸痛等肌肉骨骼损伤。所以,劳动者应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不良姿势作业,在工作中应根据身体状况适时休息或安排工间操等锻炼。

比如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或长期前倾坐姿的职业人群,教师、交通警察、医生、护士等以站姿作业为主的职业人群,驾驶员等长时间固定体位作业的职业人群应按照《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中给出的建议,在工作中保持正确姿势,适时变换体位缓解肌肉疲劳,合理休息以保证身体健康。

参考资料:《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