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氢氟酸的职业损伤
2024年7月9日 16:31

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各种组织和体液均含氟,人体每日摄入量为1~1.5mg,最多不超过4mg。而氟化氢(氢氟酸)是氟的无机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近期,接触该类毒物来我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较往年有所增多。

一、氟化氢通过哪些途径侵入人体导致损伤?

氟化氢在常温下为无色带刺激性气体;在常压下呈液态,在水中溶解度极大,其溶液即为氟氢酸。在生产活动中通过呼吸道和被腐蚀的皮肤侵入人体。

二、其发病机制有哪些?

1.急性损伤有:(1)吸入后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的肺损伤;(2)进入血液后形成不溶性氟化钙导致的低钙血症;(3)干扰多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中枢造成窒息和心脏毒性;(4)通过强烈的腐蚀作用引起皮肤灼伤和骨骼的无菌性坏死。

2.慢性损害通过破坏正常钙磷代谢、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形成氟化钙沉积于骨和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损伤脑神经等机制损伤骨骼系统为主的氟骨症和机体其他组织器官。

三、临床表现有哪些?

1.慢性损伤:神经衰弱综合症、上呼吸道炎症、胃肠道症状和骨关节系统炎症。骨外系统症状和体征为非特异性,骨关节系统以腰背痛、四肢关节痛、肢体麻木等,其疼痛呈固定性,一般不受天气变化影响,而随病情进展疼痛加剧。

2.急性中毒:主要有吸入性肺损伤,灼伤皮肤吸收中毒和灼伤皮肤合并吸入中毒三方面表现。(1)单纯经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眼、上呼吸道刺激性症状,喉水肿,肺水肿,窒息等,常合并头面部皮肤灼伤和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2)单纯经灼伤皮肤吸收中毒:低钙血症所导致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心血管系统损伤等;(3)灼伤皮肤吸收合并吸入中毒:病情严重猝死率高,有统计达50%,一般为伤后24小时内死亡。

四、现场急救要注意哪些?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或减少接触,以免中毒事件发生。

1.迅速将患者移离现场,到上风或空气新鲜处。

2.伤后立即用大量清水(禁用热水)或1%碳酸氢钠反复、彻底、有效冲洗被污染的皮肤,起码30分钟以上。

3.同时拨打120送医。

  (门诊部 王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