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职业健康素养丨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篇(57)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维护心理健康能力
2024年7月15日 09:35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指出: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有助于改善劳动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幸福感,促进构建和谐、平等、信任、宽容的工作场所人文环境。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劳动者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国劳动者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缺乏对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性、有效性的认识,这制约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和利用。为此,亟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升劳动者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使劳动者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求助信息,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劳动者维护心理健康的具体能力包括:

一是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二是能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三是规律作息,重视睡眠健康。四是培养科学的运动习惯。五是能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六是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能及时求助,主动到专业机构咨询或治疗。七是精神疾病治疗能遵医嘱。八是能关怀理解精神疾病病人,做到不歧视。九是能关注家庭成员和身边同事的心理状况。

参考资料:《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