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手足口病”的高发病率让它的知名度提高了,家长也基本知道如何预防处理。但是,南通县、区疾控中心近期处置了几起幼儿园聚集性发生的疫情,表现为班级聚集性发病,只有嘴巴里有疱疹,手心没有水泡,足底没有水泡,多有高烧,却不是“手足口病”,这就是它的双胞兄弟--疱疹性咽峡炎。
每年4-7月,是这“双生兄弟”的高发期,多发于5岁以下的幼儿,而幼儿园(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是它们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现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

如何区别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所以其症状非常相似。
如何判断得了疱疹性咽炎?
①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②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③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④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如何判断得了手足口病?
① 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② 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③ 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孩子不幸“中招”了,怎么办?
这二者目前均尚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只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1-2周都可自愈。
1、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清淡饮食,家长及看护人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肢体颤抖抽搐等,应立即送医治疗。
2、居家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消毒1-2次。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2小时倾倒。
3、保持清洁:注意家庭环境和个人卫生,常开窗通风,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或处理孩子粪便后要洗手。
4、做好隔离: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期间尽量避免外出。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
因这两者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播,所以预防方法是相似的。
1、接种疫苗
2016年我国就研发上市了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早日形成保护屏障。
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吗?

答案:不一定!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接种疫苗后,得病的几率会下降,即使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会引发严重症状。
2、加强防御

①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②尿布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③充分清洗、消毒餐具;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④流行期不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儿。
⑤流行期,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重要提醒:各幼儿园(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制度,如发现幼儿出现发热、咽痛、出疹等症状,要通知家长尽早带幼儿就医。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