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新污染物“新”在哪里?
2024年9月19日 10:52

从2022年起,新污染物治理连续三年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究竟什么是新污染物?“新”在哪里?

image.png image.png

       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有四大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抗生素(Antibiotics)、微塑料(Micro plastics)。

相对于大家熟悉的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常规污染物而言,公众对新污染物的认知较浅。其实,新污染物和常规污染物的来源一样,源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农业活动。比如微塑料,它来源十分广泛其在水环境中、鱼类等生物体内及人体血液、器官中也被检出,威胁着人体健康。

image.png

新污染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可长期蓄积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能够随着空气、水流长距离迁移,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向人类体内聚集。

image.png

新污染物的危害

新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如口食摄入、呼吸摄入和皮肤接触。可长时间存在于环境中而不降解,导致生物累积,达到有害浓度。

新污染物多具有器官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致癌性、致畸性等多种生物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长期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性基因污染。含双酚A的不合格水瓶,会威胁胎儿和儿童的健康。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新污染物的防控“道阻且长”

化学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产量亦在逐年增加。部分新污染物是人类新合成的物质,具有优良的产品特性,其替代品和替代技术不易研发,涉及行业广、产业链长。生产企业常对其产品中所使用的成分和含量遮遮掩掩,增加了识别潜在污染物和评估其对人类健康风险的难度。受全球发展需求的限制,对其生产和使用进行规范显得困难重重。

为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污染风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办发〔2022〕15号),生态环境部公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的十四种新污染物被列入重点管控范围,被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新污染物治理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工业企业要限制生产和使用PFOS类、PFOA类、PFHxS类、短链氯化石蜡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限制使用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医院要研究推进排放医疗废水抗生素安全管控,畜牧养殖业严格管控抗生素滥用行为。公众要减少使用塑料袋、塑料餐具,做好垃圾分类投放,践行绿色生活。

(图文来源: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新污染物“四大家族”有哪些?》、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漫画说:新污染物的“罪”与“治”》)

(环境卫生与放射防护科 侯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