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二十四节气养生· 大暑】大暑养生,讲究“清”和“静”
2021年8月2日 12:25

大暑运金气

荆扬不知秋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来了

大暑节气

你准备好了吗

大暑正值“三伏”中

气温最高,日照最强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此时养生讲究“清”和“静”


谨防中暑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有: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


注意开窗透气

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7℃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总之,气温应该维持在合理适度范围之内,既不能温度过高,否则容易导致中暑、热射病等,也不能温度过低,防止患肠胃、感冒、寒湿泄泻等疾病。


防止受凉

夏季睡觉时最好穿上睡衣,不仅吸汗,同时还可以防止受凉。虽然人体皮肤上的温度会不断变化以保持恒温,但腹部和胸部的皮肤温度几乎固定不变。即使是热得难以入睡的晚上,也常有不少人因受凉而发生腹痛、腹泻或其他肠胃、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晚上睡觉时一定不要袒露胸背,实在太热时也要护好腹部,以免“风邪”入内,祸及脏腑。


饮食宜清热解暑

盛夏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受湿邪侵入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