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清积水,防叮咬!疾控专家教你远离蚊媒传染病!
2025年7月17日 09:37

7月15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通报发布,已累计确诊478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

当前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随之上升。又是暑期旅游旺季,境外境内跨省游返回后,一旦出现发热出疹,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为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这份防护指南请务必牢记!

image.png image.png

左:白纹伊蚊;右:埃及伊蚊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登革热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所致的蚊媒传染病潜伏期(从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到症状开始的时间)一般为1-14天。登革热在全球分布范围广,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全年流行。我国常年有登革热输入病例报告,每年夏秋季在部分南方省份会发生本地传播疫情。

感染登革病毒后,患者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或者轻症,少数发展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严重者甚至死亡。老人、孕妇以及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登革病毒后,容易发展为重症患者。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语,意为“弯曲”,形象描述了患者感染后因关节痛而身体弯曲的典型症状。这种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高度相似潜伏期一般为1-12天

感染后症状也与登革热相似,典型表现有:1)发热: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一般1-7天即可退热,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表现为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2)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的疼痛是本病的特点。3)皮疹: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由寨卡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一般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等。症状持续2-7天后缓解,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防护措施

1.环境治理: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清除积水是防止蚊子孳生的关键。定时清理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容易积水的地方,储水容器加盖密封宠物水碗、水养植物定期换水。

2.个人防护:外出时,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同时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无蚊空间”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对蚊子进行”精准打击”。此外,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

3.健康监测:我国部分南方省市和东南亚等国家为蚊媒传染病防控重点地区,公众如在流行季前往,要关注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返回本地,做好14天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4.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