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三招远离“吃出来的癌症”
2025年8月8日 16:40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因其发病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所以又被称为“吃出来的癌症”。

许多人喜欢“趁热吃、趁热喝”,殊不知当滚烫的茶汤(温度>65℃)流经食管,瞬间会造成黏膜红肿溃烂。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的研究显示:常年喝热粥人群的发病率比常人高8倍。这是因为反复烫伤—修复的过程会诱发基因突变。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65℃以上的热饮列为2A级致癌物

还有哪些因素与食管癌发病相关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接下来,我们就从饮食角度出发,谈谈如何远离食管癌。

 

三大高危饮食习惯 

烫食刺客

过烫的食物会反复灼伤食管黏膜,长期刺激可能诱发癌变。食管黏膜耐受极限为50℃,火锅(90℃)、热茶(80℃)等可直接造成黏膜损伤。

腌制炸弹

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在胃中转化为强致癌物亚硝胺。每日摄入50g腌菜,食管癌风险提升34%。食管癌高发区的居民应尤其警惕。 

粗硬杀手

未充分咀嚼的粗硬食物(煎饼、硬米饭)如同"食管砂纸",通过物理摩擦破坏黏膜屏障,启动“损伤-炎症-突变”的连锁反应。牙齿缺失者因咀嚼不充分,造成粗硬食物损伤食管,研究显示,牙齿缺失≥4颗者患癌风险增加2倍。

 

科学防护三法则

3T原则) 

Temperature(控温)

热饮热食晾5分钟 建议:热食晾至手摸碗壁不烫

使用测温杯(<50℃提示灯)· 

Texture(优材)

每日300g绿叶菜(西兰花含抗癌硫化物)

全谷物占比1/3(降癌风险45%) 

Time(慢食)

每口咀嚼20次

每餐≥20分钟

 

高危人群特别警示 

符合以下条件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年龄≥45岁

✓且符合: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家族史及热烫饮食、吸烟饮酒等5类特征之一者

注意:早筛查早发现的患者治愈率超90%,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仅5-10%。

 

写在最后,请君牢记:

预防食管癌的饮食口诀

从下一餐开始践行"3T法则":

热食吹一吹——温度要适宜

(温度≤50°C)

腌菜换鲜蔬——多吃新鲜菜

(绿叶菜≥300g/天)

入口数一数——健康更长久

(咀嚼≥20次/口)

 

小小的饮食改变,能大大降低患癌风险!从今天开始,调整饮食习惯,远离"吃出来的癌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