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筑牢校园健康防线:秋季学校科学消毒指南
2025年9月16日 11:01

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气温变化大,容易给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创造可乘之机。科学、规范地开展校园消毒工作,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举措。

一、为何秋季要格外重视校园消毒?

1.气候因素:秋季天气转凉,室内活动增多,门窗常关闭,导致空气流通性下降,增加了病原体在室内传播的风险。

2.人群聚集:学校是典型的人员高度密集场所,师生之间接触频繁,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快速扩散。

3.传染病易发: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在秋季进入高发期或好发期。

二、消毒重点区域与对象

消毒并非“遍地开花”,应抓住关键,有的放矢。

1.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这是消毒的重中之重,包括门把手、楼梯扶手、窗台、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开关、水龙头等。这些部位是师生日常频繁接触的点,交叉感染风险高。

2.公共区域与设施:卫生间、洗手池、走廊、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室内活动场所等。

3.餐饮相关场所:食堂的餐桌椅、餐(饮)具、售饭窗口、备餐间等,务必做好食品卫生和餐具的彻底消毒。

4.卫生洁具:拖把、抹布等应分区使用,并及时清洗消毒,避免成为污染源。

三、科学消毒方法推荐

首选物理方法,必要时辅以化学方法。

1.开窗通风——最经济有效的空气消毒法

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午休时段应充分利用,形成空气对流,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

2.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消毒的前提是“彻底清洁”,表面的污物会大大降低消毒效果,应先清除污物,再进行消毒。

3.化学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关键!)

常用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含醇消毒剂(如75%酒精)等是常见且有效的选择。

科学配制:务必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比例进行配制,并非浓度越高越好。过高浓度可能刺激人体呼吸道、皮肤,并腐蚀物品。

安全第一:

*配制和使用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必要时穿围裙,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溶胶。

*消毒后建议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特别是桌椅、餐具等经常接触的部位。

*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远离火源和儿童易触及的地方。

针对性使用:

*对于手部消毒,推荐使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

*对于小件物品表面(如电话机、遥控器),可用75%酒精棉球擦拭。

*对于地面、卫生间等大面积区域,可按说明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拖拭。

四、常见误区提醒

1.避免过度消毒:不对室外环境(如操场、路面)进行大规模喷洒消毒,不对人员全身喷洒消毒剂,这不仅无效,还可能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

2.禁止“加湿器式”消毒:切勿将消毒剂加入加湿器中对着空气喷雾,极易引起呼吸道损伤。

3.不同消毒剂不混用:尤其是含氯消毒剂(如84)与洁厕灵(酸性)绝对禁止混合,会产生剧毒氯气,危及生命!

五、健康习惯是根本

消毒是辅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

1.勤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餐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2.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3.健康监测:师生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就医,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学。

守护校园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科学的方法做好秋季校园消毒与防护工作,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洁净的学习环境!

(消媒科 陈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