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海工是南通的城市名片、产业地标,从业人数众多。在船舶制造与维修中,油漆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序,但长期接触油漆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职业中毒或慢性职业病。
一、警惕油漆作业中的“隐形杀手”:
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苯、甲苯、二甲苯,可引发头晕、恶心,长期暴露增加白血病风险。
2.重金属毒物:如铅(防锈漆)、铬(防腐漆),损伤神经系统和肝肾。
3.异氰酸酯(固化剂):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甚至过敏性肺炎。
二、科学防护:四道防线筑牢安全屏障
1.工程控制:从源头减少毒物释放
•密闭喷漆房:配备负压通风系统,强制排出有害气体。
•自动化喷涂设备:减少人工直接接触,降低暴露风险。
•湿式作业:打磨前喷水降尘,减少漆雾扩散。
2.个人防护:穿戴“生命铠甲”
•呼吸防护:选用合适的防毒面具,滤毒盒定期更换。
•皮肤防护:穿戴防渗透连体服、耐溶剂手套、护目镜,避免皮肤接触。
•卫生习惯:作业后立即用肥皂清洗皮肤,禁止在作业区饮食、吸烟。
3.作业管理:规范操作流程
•错峰作业:夏季避开高温时段(11:00-15:00),减少毒物挥发。
•时间控制:单次连续作业≤2小时,每日累计接触≤4小时。
•警示标识:作业区设置“当心中毒”、“必须戴防毒面具””标识牌。
4.健康监护:早发现、早干预
•岗前体检:筛查贫血、肝肾功能异常者,禁止从事高暴露岗位。
•定期检查:每半年检测血铅、尿氟、肺功能,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应急演练:每季度模拟急性中毒救援(脱离毒源→心肺复苏→送医)。
三、典型案例警示
•案例1:某船厂工人未佩戴防毒面具喷涂舱室,苯中毒昏迷,抢救后遗留神经损伤。
教训:防护装备是保命底线,不可心存侥幸!
•案例2:夏季密闭船舱内刷漆,通风不足致3人甲苯中毒,企业被罚20万元。
教训:通风系统必须“先开再作业,作业中常开”。
四、中毒应急口诀
一离二呼三救四报
1.离:迅速撤离至通风处,脱去污染衣物。
2.呼:拨打120,说明中毒物质(如油漆成分)。
3.救:昏迷者侧卧防窒息,呼吸停止立即心肺复苏。
4.报:报告企业安全部门,保护现场配合调查。
生命无价,预防为先!
从每一个防护细节做起,守护健康,共建安全船厂!
(劳职科 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