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消毒六大误区,当心“毒”上加“毒”!
2025年10月20日 14:16

随着气温降低,各类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用消毒剂来杀菌。但是,你真的用对了吗?

误区一:消毒剂浓度过高或过低

消毒剂浓度过高会刺激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等,造成器官和组织损伤,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浓度过低则无法达到消毒效果。市售消毒剂应按照说明书标签进行稀释后使用。

误区二: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混合使用

两种及以上消毒剂混合使用,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可能造成伤害。比如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刺激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

误区三:室内喷洒酒精进行消毒

室内使用酒精时,要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误区四:用免洗手消毒液替代流动水洗手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来清洁双手。免洗手消毒液不能完全去除手上的污垢,因此只能作为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洗手时的替代方式。

误区五:物品消毒后不进行后续清洗

使用消毒剂对物品进行消毒后,待消毒作用时间完成(一般15分钟~30分钟),应使用清水对消毒物品进行擦拭或清洗,以去除消毒剂残留,降低健康风险。

误区六:洗手时间过短

洗手时,需要使用流动水,并搭配肥皂或洗手液,揉搓双手的时间至少要达到20秒。如果时间过短,无法达到有效的清洁效果。


划重点:

日常居家不必频繁消毒,

开窗通风是最好的空气净化方法!

(消媒科 黄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