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健康科普 疾控先行】生食淡水鱼的风险——华支睾吸虫
2021年9月2日 09:07

鱼生又称生鱼片,古称鱼脍、脍或鲙,以新鲜的淡水鱼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是很受欢迎的食物。鱼生制作简单,食用可口,营养丰富。本地区没有生食鱼肉的习惯,但是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鱼生是家常菜,这让淡水鱼体内的寄生虫入侵人体,导致感染“华支睾吸虫病”、损伤肝脏的隐患也大大增加。

什么是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引起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如何引起人体致病?

      华支睾吸虫主要引起肝脏和胆管受损,严重可致胆管癌。

常见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淡水鱼虾:

麦穗鱼、棒花鱼、餐条鱼、鳑鲏鱼、鲫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淡水虾

华支睾吸虫病的症状有:

轻度感染常无自觉症状;中度感染有较明显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右上腹胀痛等症状;重度感染有明显胃肠症状,反复腹泻或便秘,右上腹疼痛或有脾大、腹水、贫血、肝硬化,甚至可导致侏儒症和胆管癌。

如何预防华支睾吸虫病?

如果假期出游至喜爱生食淡水鱼的地区,面对这道当地特色美食一定要谨慎食用。不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烹煮后食用是预防华支睾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