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相半,昼夜均长
今日迎来秋分节气
寒暑平分,故名“秋分”
秋分时节
飒爽的秋色铺陈开来
正是畅游赏景的好时节
秋分至,残暑终
意味着秋季正式来临
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重在“阴阳平衡”是此时的养生关键

防秋燥,饮食以清润温润为主
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秋季,全国各地普遍气候干燥。秋分后,秋燥更甚,此时也容易伤津耗液,故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水液流失。天气转凉,可多喝开水、淡红茶等。秋分前后,虽然都是秋燥,但也有所区分,刚入秋,暑气仍在,温度偏高,此谓“温燥”,而秋分过后,暑气渐消,气温下降,即使白天也不会过于温热,甚至太阳下,只要一丝微风,也会明显感到阵阵秋凉。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不可服用大寒、燥湿之品。可以吃些温润柔软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等。大肠主津,秋燥津液受伤,容易出现便秘,尤其是老年人,平时可以适当食用香蕉、鸭梨等水果润燥通便,预防便秘、痔疮等情况的发生。
养成规律作息
从夏转秋,自然界中阳气下降,日渐闭藏,人体阳气也随自然界阳气的下降而下降,阳气主升主动,秋季阳气下降,故人容易感到困乏。然而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只有到周末才能稍稍放松,有的人可能会选择周末时间在家睡懒觉,一觉不起。但这样并不能真正缓解疲劳,反而影响正常的作息规律。秋天更应注意顺应四时变化,养生应注重 “阴阳平衡”。做到早睡早起,养成规律作息。现代医学认为心脑血管栓塞等疾病容易在长时间睡眠后发生,秋天适当早起可以减少或消除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增减衣服
秋分过后,气温降低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俗话说“春捂秋冻”,建议大家在加强自身保健时,除了要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外,还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着凉感冒。特别是体质相对偏弱的老年、儿童,就应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早晚气温较大的时候,更应注意通过增加衣物来抗御邪气,防止感冒、胃肠道疾病等的发生。部分阳虚的病人,还可适当用热水泡一泡脚。
保养精神不可少
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万物逐渐萧条,草木凋零败落,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也容易悲从中生,情绪低落,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精神调摄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秋天要做到清净寡念,保养精神,还可以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多出去走走,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