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世界狂犬病日|南通今年前8月超8万人被猫狗咬伤!
2021年9月29日 08:48

2021年9月2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狂犬病日

今年的主题为 “知真相,不恐狂

2021年1-8月,全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数达8.6万,其中8月份暴露人数(1.4万)最多。并且,超过9成(8.2万人)是被猫狗所咬伤。

被狗所伤:4.9万人,占56.98%

被猫所伤:3.3万人,占38.37%

幸运的是,因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

这些咬伤都没有发展为可怕的狂犬病

要知道

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100%

    而狂犬病实际上可以有效预防的!

狂犬病的概念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俗称恐水症、疯狗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有狂躁型麻痹型。狂躁型症状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麻痹型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


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猪、牛、马等家畜。在发达国家地区由于对流浪狗控制及对家养狗的强制免疫,蝙蝠、浣熊、臭鼬、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成为主要传染源。

一般来说,狂犬病患者不是传染源,不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因其唾液中所含病毒量较少。一些貌似健康的犬或其他动物的唾液中也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


潜伏期和传播途径

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3个月内发病,极少超过一年,潜伏期长短与毒力和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粘膜和皮肤入侵,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器官移植也可传播狂犬病。


如何预防狂犬病?

加强犬只管理

犬类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加强犬只管理是“正本清源”的根本措施。倡导正确的养犬方式,严禁散/放养,加强犬只登记管理,提高兽用狂犬疫苗免疫接种率,降低犬只带毒率

暴露前预防

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个体均推荐进行暴露前免疫,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兽医等。

此外,建议到偏远、难以获得及时的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地区,且存在暴露风险的游客进行暴露前免疫。

暴露后预防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置原则。

I级暴露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被判定为 I 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II级暴露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被判定为 II 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III级暴露

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

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被判定为 III 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如何处理伤口

彻底的伤口处理非常重要,规范的伤口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伤口内病毒残留量。

一洗

应用20%肥皂水0.1%苯扎溴铵)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半小时。

二消

彻底冲洗后用2%碘酒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

三免疫

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必要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越早注射疫苗,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就越低。

因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暴露后狂犬病疫苗使用无任何禁忌,因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儿童、老年人或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不成为接种疫苗的禁忌症。